反高鐵示威乃非暴力抗爭
[轉載] 胥聞倡:反高鐵示威乃非暴力抗爭
成報 A09 | 成中講台 | By 胥聞倡 2010-01-27
反高鐵示威乃非暴力抗爭
特區政府的669 億元廣深廣高鐵香港段的撥款議案,於1 月16 日在爭議聲中獲得立法會財委會通過,會外數以千計的示威者抗議行動升級,包圍立法會,阻塞道路,最後致令部分官員以及建制派議員要深夜乘港鐵列車離開,雖然期間出現零星衝突,警方出動防暴部隊並施放胡椒噴霧,惟當日示威的非暴力本質仍然彰彰明甚。
警方稱當晚只有1700 名示威者聚集,但卻出動1200 名警員維持秩序,針對這群手無寸鐵且無顯著暴力衝擊意圖的示威者,警力實在予人綽綽有餘甚至過多之感,在大量警員監視及鐵馬圍繞下,示威人士的表達空間自然相應縮減,從近期多次集會及遊行的情況來看,不滿警方刻意阻撓的情緒升溫是自然的事。
雖然傳媒將示威中小部分肢體衝突情況放大報道已在預期之中,但與警方防線發生衝突的示威者實屬少數,亦無刻意傷害警員,否則警方足可拘控任何惡意施襲的滋事分子,而警方不選擇大規模清場亦可作佐證。反倒是部分警員涉在未作警告情況下施放胡椒噴霧,或有違指引,畢竟在眾目睽睽下,有足夠武裝的警員要慎防濫用武力。
環顧全球,本港示威活動的斯文世所少見,而包圍立法會及堵塞道路的舉動,在03 年7 月不滿廿三條立法時亦有出現。而警員在示威活動中被視為建制力量的延伸和制約,故示威者拉動鐵馬、不服從警員指示、強行突破警方防線等以擴大表達意見空間的做法,本應是非暴力抗爭中的慣見行為,著名學者Gene Sharp 亦有論及,港人實不應大驚小怪。
在六七暴動的陰霾下,港人一向推崇和平表達意見的方式,並在03 年廿三條立法的50 萬人遊行中體現至極致,其後被05 年反世貿示威中韓農所採用的激烈肢體的衝突抗爭,帶來一定衝擊,而今次反高鐵抗爭者過往經驗結合,採用言論表述、苦行、網絡、以及群眾動員等,相當成功令整個議題得到更多人士注目,並將討論由保育、社區權益,擴散至反官商勾結、反長官意志以至反功能組別等。
可惜的是,特區政府事前未有考慮釋除民意分歧、將高鐵方案暫緩,挾功能組別票數匆匆通過,難怪進一步激發矛盾,而事後特首曾蔭權只將焦點停留批評小量非暴力的衝擊行徑上,無視群眾訴求。可以預見在現時不民主的制度下,只要抗爭者恪守非暴力原則,未來特區管治將面對更多星星之火。
成報 A09 | 成中講台 | By 胥聞倡 2010-01-27
反高鐵示威乃非暴力抗爭
特區政府的669 億元廣深廣高鐵香港段的撥款議案,於1 月16 日在爭議聲中獲得立法會財委會通過,會外數以千計的示威者抗議行動升級,包圍立法會,阻塞道路,最後致令部分官員以及建制派議員要深夜乘港鐵列車離開,雖然期間出現零星衝突,警方出動防暴部隊並施放胡椒噴霧,惟當日示威的非暴力本質仍然彰彰明甚。
警方稱當晚只有1700 名示威者聚集,但卻出動1200 名警員維持秩序,針對這群手無寸鐵且無顯著暴力衝擊意圖的示威者,警力實在予人綽綽有餘甚至過多之感,在大量警員監視及鐵馬圍繞下,示威人士的表達空間自然相應縮減,從近期多次集會及遊行的情況來看,不滿警方刻意阻撓的情緒升溫是自然的事。
雖然傳媒將示威中小部分肢體衝突情況放大報道已在預期之中,但與警方防線發生衝突的示威者實屬少數,亦無刻意傷害警員,否則警方足可拘控任何惡意施襲的滋事分子,而警方不選擇大規模清場亦可作佐證。反倒是部分警員涉在未作警告情況下施放胡椒噴霧,或有違指引,畢竟在眾目睽睽下,有足夠武裝的警員要慎防濫用武力。
環顧全球,本港示威活動的斯文世所少見,而包圍立法會及堵塞道路的舉動,在03 年7 月不滿廿三條立法時亦有出現。而警員在示威活動中被視為建制力量的延伸和制約,故示威者拉動鐵馬、不服從警員指示、強行突破警方防線等以擴大表達意見空間的做法,本應是非暴力抗爭中的慣見行為,著名學者Gene Sharp 亦有論及,港人實不應大驚小怪。
在六七暴動的陰霾下,港人一向推崇和平表達意見的方式,並在03 年廿三條立法的50 萬人遊行中體現至極致,其後被05 年反世貿示威中韓農所採用的激烈肢體的衝突抗爭,帶來一定衝擊,而今次反高鐵抗爭者過往經驗結合,採用言論表述、苦行、網絡、以及群眾動員等,相當成功令整個議題得到更多人士注目,並將討論由保育、社區權益,擴散至反官商勾結、反長官意志以至反功能組別等。
可惜的是,特區政府事前未有考慮釋除民意分歧、將高鐵方案暫緩,挾功能組別票數匆匆通過,難怪進一步激發矛盾,而事後特首曾蔭權只將焦點停留批評小量非暴力的衝擊行徑上,無視群眾訴求。可以預見在現時不民主的制度下,只要抗爭者恪守非暴力原則,未來特區管治將面對更多星星之火。
留言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