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尤根奧涅金》中的柴可夫斯基與普希金
時至今日,只餘《奧涅金》和《黑桃皇后》還不時在各地上演,亦唯有前者堪稱是柴可夫斯基最出色的歌劇作品。
形式上,《尤根奧涅金》與威爾第、華格納等人的作品不同,它沒有大歌劇(Grand Opera)的豪華佈景、恢宏氣勢、壯麗樂曲……取而代之的是田園風光,細緻的內心描寫與氣氛營造。
全劇分成三幕,故事開始發生在一個鄉村莊園:尤根奧涅金與朋友倫斯基(Lensky)到訪,莊園女主人的長女泰坦安娜(Tatyana)對奧涅金一見鍾情,她鼓起勇氣送信示愛,卻遭拒絕。第二幕奧涅金因爲受人非議,賭氣向倫斯基的未婚妻獻殷勤,以致好友二人決裂。及後,奧涅金在打鬥中殺死倫斯基。
數年後,奧涅金外遊返國,在一個盛大舞會中重遇泰坦安娜,不過此時的她已嫁作人婦,晉身貴族。奧涅金方才發現自己深深愛慕泰坦安娜,他找到機會熱情地求愛。縱然泰坦安娜仍愛著奧列金,但她堅決對丈夫忠實,拒絕了奧涅金。奧涅金失落不已,孤單佇立,此時幕落,劇終。
整齣作品人物不多,故事簡單,然而音樂方面卻很出色。比方當中泰坦安娜寫情書的一幕,情感奔流,管弦樂聲亦適時靜止,營造出精彩的戲劇性效果。而末場男女主角的二重唱,乘著音樂,表達出泠靜與熱情間的情愛交纏。全劇旋律優美,單聽波蘭舞曲(Polonaise)已教人難忘。
難怪有人說,柴可夫斯基最好的音樂埋藏在他的歌劇中,細聽《尤根奧涅金》當中的合唱樂段、舞曲與詠歎調,似乎所言非虛。
1877年,當柴可夫斯基執筆寫此劇不久,他收到一位元莫斯科音樂學院(Moscow Conservatory of Music)學生,名叫安東尼娜‧米留科娃(Antonina Milyukova)的女子來信,表達傾慕之情。這位女子與泰坦安娜一樣,勇敢向柴可夫斯基擲信表白。柴可夫斯基似乎不想步奧涅金的後塵,並沒有拒絕,一個月後匆忙成婚。然而維時僅九周的不幸婚姻,卻造成男方出走,而且企圖自殺的結果。
《尤根奧涅金》中的悲劇也重演在文學原作者——詩人普希金身上,他因爲難忍妻子偷漢的流言,與法國衛士鄧蒂(Dantes)決鬥。但普希金像詩人倫斯基一樣,受槍傷而死,時年僅37歲。
當真人生如戲,戲如人生!
(這篇是我最早在網上發表的歌劇介紹,現在看來還不賴。原載內地的古典音樂網(已關站),時為2003年一月,本文略經修改。)
留言
發佈留言